咖啡讓人更銳利、沈著,通達事理。
——英國作家史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1722年
古人云:「 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早,為自己與家人準備豐盛的早餐,並沖泡出一壺香味四溢的咖啡,除了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健康、提神醒腦,更使我們在一天當中有個完美的開始。
手沖咖啡技巧與泡功夫茶是同樣道理的,不同的茶葉種類需要的水溫、器具與沖泡時間均不相同;品嚐一杯好的咖啡也是如此。相對機器沖煮來說,透過手沖咖啡的萃取技法,對於水溫及水流能有更好的掌握,可以還原不同的咖啡豆最原始的風味,並且可依據個人對咖啡口感的喜好而做沖泡方法的調整,在沖泡咖啡的過程當中,學習品味咖啡、使人沉著、專注,並且透過咖啡也能夠輕鬆地接待訪客,容易與人產生話題,進而擴大自己的交友圈,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手沖咖啡盛行的因素。
手沖咖啡其實並不難,如果您是一名手沖新手,只要跟隨以下步驟,就可以沖出一杯屬於您自己獨特風味的咖啡。

準備基本沖泡器具
手沖咖啡的沖泡器具其實有非常多的選擇,但如果您是一名初學者,在一開始,只需要投入最簡單的沖泡器具,之後再根據喜好增加相關器具。
● 磨豆機:
入手一台品質好的「研磨式磨豆機」,價格高低並不一定與研磨品質成正比,但選擇一款磨豆均勻度較佳的磨豆機,才有機會能製作均勻萃取,表現正確風味的咖啡。
● 電子秤:
如同烘焙一樣,要精準沖煮與複製沖煮咖啡的風味,需要掌握正確的萃取率,而電子秤是必備的工具。最好選擇靈敏度為單位0.1克的電子秤,幫助您可以精準掌握每一次的沖煮過程。
● 手沖壺:
新手建議使用細嘴壺,可以靈活的控制水流速度以及注水的大小,甚至是沖煮時咖啡粉翻滾的方式。
( 推薦閱讀:手沖壺該怎麼做挑選?一篇文章帶你認識各種手沖壺 )
● 濾杯:
手沖濾杯有各式造型、尺寸、出水孔數量,材質也有差異,每個咖啡迷對於自己喜愛的款式都有不同的見解,總而言之,只要能夠掌握手沖咖啡萃取的原則與技巧,任何款式都是可以的。
( 推薦閱讀:各式手沖咖啡濾杯怎麼選?一篇文章帶你看懂差異 )
● 過濾材質:
放在濾杯中過濾的材質,可以分為布類、紙質、金屬,建議初學者使用最常見的濾紙,除了用一次就與咖啡渣一起丟棄的便利性外,也公認讓咖啡裡的沈澱物最少,同時可以過濾掉咖啡的油脂。
( 推薦閱讀:手沖咖啡必備器材,該怎麼挑選?才能選到合適的「濾紙」)
手沖咖啡萃取方式
事前準備:
∎ 燒一壺滾水
∎ 取適量咖啡豆進行研磨(中粗度)
( 推薦閱讀:手沖咖啡溫度建議?!不同溫度對於手沖咖啡風味影響)
建議咖啡粉與水的比例:(1:16)
∎ 1至2人份:20公克咖啡豆使用330毫升水
∎ 2至3人份:30公克咖啡豆使用500毫升水
∎ 3至4人份:45公克咖啡豆使用750毫升水
沖淋濾紙:
首先,將濾杯放在馬克杯或水壺上方,將濾紙放入濾杯中,以熱水沖淋濾紙,以減少某些濾紙本身過重的紙味跑進咖啡裡,同時能預熱沖煮器具。再將裡面的水倒掉。
( 推薦閱讀:手沖咖啡必備器材,該怎麼挑選?才能選到合適的「咖啡濾紙」)
沖煮:
將咖啡粉放進濾紙,輕輕晃動濾杯,使咖啡粉呈現水平,均勻注入少量恰好浸濕咖啡粉的熱水量,讓咖啡粉「悶蒸」約30~60秒,這個步驟可以留住咖啡的香氣與酸質,然後再次注入熱水,讓手勢呈現由中心點繞同心圓螺旋慢慢往外圈移動,移動到最外圍後再慢慢往中心繞圈,重複這個動作達到前述比例的水量即停止注水,等到過濾水量大致流完後,即可移除濾杯享用咖啡。
( 推薦閱讀:手沖咖啡手法重要嗎?注水方式如何影響咖啡的風味 )
手沖咖啡不同參數與風味之影響
若您是初學者,手沖咖啡的水流量以及水溫、時間控制等,則需要有一段時間的練習,在這過程之中,學習調整濃淡度、以及依據不同咖啡豆的烘培度等調整出最佳風味。
以下為影響咖啡風味變因參考圖。簡單的來說,如果您是比較喜歡咖啡中等口感的,不是特別苦,也不是特別酸,則您選擇的豆子原則上以中度烘培為主,研磨則以中度研磨,咖啡粉份量也是按照一般公認1:16的比例,其餘以此類推,如此再依據個人喜愛的風味做相應的調整與變化,相信您不久也可以成為一名相當有品味的咖啡達人。


iDrip與全世界超過21位世界冠軍咖啡師合作,提供您最美味各種風味的咖啡包選擇
每款咖啡都是嚴選全世界1%咖啡豆,從選豆、烘焙都由專業咖啡師親自把關,且經過上百次杯測,挑選出的最佳風味
花香、檸檬、葡糖、荔枝、焦糖、巧克力….等超過30種風味組合任您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