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的成立,主要目的是為了協助咖啡市場能夠秉持著公平貿易的原則做買賣交易,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曾於國富論中提及「自由市場中的價格機制應為供需平衡」,然而現實是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常態性被剝削,許多較貧困的咖啡農民即使生產出品質出眾的咖啡,所獲取的利潤依然屈指可數,1980年代,更因咖啡供過於求的問題,導致出現咖啡過剩的危機,進而影響到咖啡農民們的咖啡賣價被極其嚴重壓縮,公平貿易的觀念也就是由此興起,少數已開發的歐美國家協同發起穩定咖啡市場的機制,試圖透過人為的介入將利潤回饋給咖啡農民們,同時也盡可能讓咖啡的貿易可以趨於公平。
公平貿易的定義原則
「以公開公平的國際交易為原則、強調保護勞動生產農民們權益的重要性、並致力於改革和國際貿易的永續發展,建立一個對話、透明、尊重的貿易夥伴關係」,乃為最被廣為接受的公平貿易宗旨,也是由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國際公平貿易協會IFAT、歐洲世界商店連線NEW、歐洲公平貿易協會EFTA等四個公平貿易組織共同創立的準則。
所謂公平貿易,為的就是拉近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距,為咖啡農民們爭取更多的利潤空間,促使農民們可以回饋購買者更多品質優良的咖啡,長遠目標更是期許國際之間的貿易,能夠以公平的合作方式互補成長,謀取彼此最大的利益。
公平貿易的認證
2002年,非營利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以增加能見度、強化買賣交易和跨國貿易等公平性目標,發起了國際公平貿易的認證需求,在公平貿易的認證規範中,除了確保利潤的回饋、價格訂定的公平,也須嚴禁童工和歧視問題,並以人道工作準則保護勞工權益,同時在不破壞環境、有助於促進社會發展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面面俱到,目的就是希望消費者可以依照有認證標示、符合標準的商品來做選購,此認證是由規則制定組織FLO International和審核認證組織FLO-CERT協同辦理,以確保商品可以真正的符合公平交易的標準。直至今日,許多產品皆已加入公平貿易的行列並獲得國際公平貿易的認證,如咖啡、茶、米、香蕉、芒果、可可、棉花、香料、紅酒…等。
公平貿易組織成立的爭議
咖啡的買賣在全世界是數一數二大宗的交易項目,隨著公平貿易的發展逐漸擴大,也讓更多人思考其存在的意義,雖然公平貿易的興起,確實有助於改善勞動生產農民們的的權益,但同時也衍伸出其他的問題,例如認證的技術成本和費用對農民們所造成的負擔、吸引昂貴精品豆以外的次等豆加入公平貿易的行列而導致品質參差不齊等,故要憑藉著公平貿易來擺脫貧困、提升生活水平的層次,實質上還是有一段很遙遠的距離,也不是一個可直接改變根本原因的方式,發展中國家的核心問題,還是必須回歸到衛生、安全、教育、國家等議題,才有機會跳脫原本的生活型態,找尋與以往不同的生活機會!